
电化学CO₂还原(CO₂RR)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技术,但酸性环境中催化剂稳定性差、C-C耦合能垒高,导致多碳产物(C₂⁺)选择性低。研究团队通过揭示Cu基合金在酸性条件下的动态演化机制,设计出串联电极Carbon/Cu₂₉Ag₇₁/Cu₉₀Al₁₀,在pH=1的强酸环境下实现81.2%的C₂⁺法拉第效率(648 mA cm⁻²)和70.4%的单程碳效率(SPCE),稳定性达30小时。核心问题:酸性条件为何抑制C₂⁺生成?
1.催化剂失活
Cu/Ag与Cu/Al合金在酸性电解质中发生去合金化(图1d):
Cu₂₉Ag₇₁在反应初期(4 min)形成50 nm多孔结构(Cu选择性溶解),15 min时Cu再沉积为岛状膜,60 min后重构为40–200 nm颗粒。
XRD证实酸性环境中Cu组分从合金析出,形成纯Cu(200)相(图3a),而碱性环境结构稳定。
2.C-C耦合能垒升高
酸性环境降低CO覆盖度(原位拉曼图S10),DFT计算表明CO二聚反应能在低覆盖度下高达1.94 eV(图6b),远高于碱性条件。
Cu₂₉Ag₇₁的结构演化优势
去合金化-再沉积形成Ag(111)/Cu(100)稳定界面(图3c):
2.串联电极的三层协同机制
Carbon/Cu₂₉Ag₇₁/Cu₉₀Al₁₀设计(图5b):
1、C₂⁺选择性提升
串联电极在pH=1条件下:
2、稳定性机制
局部碱性环境抑制Al溶解(ICP显示仅流失21.3%),SEM证实反应后结构完整(图S29)。
1、碱性微环境形成
原位拉曼检测界面HCO₃⁻/CO₃²⁻(图6d):
在Cu₂₉Ag₇₁/Cu₉₀Al₁₀界面,-0.8 V时HCO₃⁻峰消失,表明pH>11,显著促进C-C耦合。